0329【有货么?】-《大宋泼皮》
            
            
            
                
    第(3/3)页
    严玉财赞同的点了点头,旋即深吸了口气:“海错真有壮阳之效?”
    吕大甫摇头失笑:“这……俺倒是不晓得。”
    忽地,他面色一滞,脑中迅速闪过几个信息。
    即墨、胶州湾、高速公路、海错……
    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吕大甫顿时明白了韩桢的意图,以及新的商机。
    海错生意!
    青州日报的杂谈专栏,向来是山东之地的风向标。
    至于能不能看懂,就全靠个人领悟了。
    比如前阵子的开海以及重建胶州湾,便衍生出了一大堆商机。
    开海要重建码头,要造商船、货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这个时候,运一批质量上乘的木材前往即墨,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木材,还只是众多商机中的一项。
    可惜当他得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山东富商们已经将即墨县能做的买卖,全给抢占了。
    眼下,青州日报突然开始吹嘘起了海错,甚至就连华佗、孙思邈的后人都搬出来,实际上就是在透露一个讯息。
    海错生意要兴起了。
    以如今青州日报的销量,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宋的人都会知道,海错味道鲜美,且具有壮阳驻颜的功效。
    甭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摊上壮阳这两个字,大把人抢着买。
    三人成虎,等过几年时间,只要一提到壮阳,人们便会本能的想到海错。
    这,就是舆论宣传的威力。
    联想到方才的高速公路,吕大甫在心中默默计算。
    高速公路,显然不会只修这么一段。
    往后等益都到历城也修通了后,按照一日百里的速度,莱州湾产出的海错,只需两日便可送达历城,再经济水乘坐直达开封府,最多只需五日时间。
    五日时间,若全程用海水养着,大概率不会死。
    一旦活着达到东京城,海错的价格,立刻就能翻上十倍。
    最关键的是,海错生意目前基本没人做,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市场,且不用担心会得罪谁。
    念及此处,吕大甫起身道:“严兄且坐,俺忽然想起家中还有要事。”
    “嗯?”
    严玉财一愣。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似笑非笑道:“吕兄莫不是发现了甚么财路?”
    见小心思被戳破,吕大甫打了个哈哈:“严兄想多了。”
    一路出了茶肆,严玉财回到家中,准备一番后,立刻赶忙外城的济水渡口,乘船前往山东。
    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慢慢悠悠,怕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就在吕大甫动身前往山东之时,山东本地的不少富商,已经赶往各处海港,提前布局,与当地渔民洽谈收购价格。
    现在不下手,更待何时?
    等到高速公路修好时,再去洽谈已经晚喽。
    最开心的当属渔民们,原本无人问津的海错,忽然就变成了香饽饽。
    这边刚来了一拨商人,说五文钱一斤采购,下一拨商人就说七文收。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