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赵佶奇幻之旅】-《大宋泼皮》
            
            
            
                
    第(2/3)页
    等到了江山县,再亮明身份,让当地的知县派人护送自己去福建。
    南方的五月,已是很热了。
    太阳一晒,整片大地如同蒸笼一般。
    赵佶抹了把脸上的汗珠,咬牙紧跟逃难的百姓。
    荒郊野外,野兽横行,尤其是衢州,前几年还闹过虎患。
    最严重时,白日里老虎成群结队的走在官道上,甚至闯入县城之中,捕杀牛羊等牲畜。
    一旦落了单,大概率会丧生虎口。
    好在逃难百姓中有不少妇孺,行进速度本就不快,赵佶勉强可以跟上。
    走在赵佶身旁的,是一家三口。
    看衣着打扮就知家境殷实,男人约莫三十岁上下,身着一袭儒袍,时不时撩起袖子擦拭额头汗水。
    赵佶虽穿着粗麻衣裳,面容狼狈,可裸露在外的脖颈和双手却白嫩修长,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且整个人透着一股贵气,那男子好奇地问道:“这位朋友看着有些面生,好似不是衢州本地人。”
    朋友,是宋时读书人之间的称呼。
    听到对方一口官话,赵佶拱了拱手,苦笑道:“不瞒朋友,吾名宋端,乃金陵人士,此番南下一是为避兵灾,二是去往松溪书院求学,结果不曾想还是没有躲过兵灾。”
    “原来如此。”
    男子面露恍然。
    赵佶问道:“还未请教朋友大名。”
    路途枯燥,难得遇到一个会说官话的读书人,于是他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男子自我介绍道:“大名称不上,吾姓陆名贺,字道卿,这位是拙荆饶氏。”
    赵佶朝着陆饶氏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陆贺显然也觉无聊,便随口问道:“不知朋友治的是哪一经?”
    赵佶答道:“吾治的乃是《易经》。”
    古时的四书五经,四书乃是必学,相当于后世的语数外。
    而五经则更为复杂,瀚如烟海,一个人很难全部精通,所以往往会主攻一经。
    “巧了,吾治的也是《易经》。”
    陆贺微微一喜,旋即与赵佶讨教起来。
    原本,赵佶本是存了应付的心思,结果聊着聊着,却发现此人学问极高,对《易经》的解读鞭辟入里,发人深思,于易学一道已然登堂入室。
    赵佶虽不是当皇帝的料,可学问却不差。
    赵佶忍不住问道:“道卿兄可有功名在身?”
    “并无。”
    陆贺摇摇头。
    赵佶更加疑惑了:“以道卿兄之才,登科入仕可谓易如反掌,为何不去考取功名呢?”
    陆贺答道:“今上非明君,朝堂之上奸佞横行,似我这等耿直的性子,即便入仕,也讨不得好,不如在家钻研学问,教导幼子。”
    这番话,让赵佶老脸一红。
    好在他脸上沾染了不少灰尘,与汗水黏在一起,脏乎乎的一片,让人看不清脸色。
    赵佶努力为自己辩解:“吾倒觉得,今上乃贤君,对外收复燕云故土,对内德化万民,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陆贺神色怪异的看了他一眼,挑眉道:“自官家登基至今,暴乱频频,前有方腊,后有钟相杨幺,更有蜀中朱姓父子,高托山、张万仙、张迪之流数不胜数,何谈安居乐业之说?而今齐国皇帝,不正是被逼得没活路了,才奋而伐宋么。否则,大宋又怎会被赶到南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