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8【人头滚滚】-《大宋泼皮》
            
            
            
                
    第(3/3)页
    掌柜苦笑一声:“侯爷,非是俺不识好歹,实在是近些日子,侯爷您的字画太多了,各大书坊都有,如今实在是卖不动。前几日收的三幅画,还在店里挂着呢。”
    “打扰了。”
    赵佶说罢,转头离去。
    出了书坊,他不死心,又接连寻了几间书坊,结果无一例外,都不收他的字画了。
    字画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刚需,且价格浮动极大。
    商人是不会做亏本买卖,所以在店里赵佶的字画卖掉之前,他们不会再收。
    眼下收得越多,他们亏的越多。
    “遭了。”
    再度被拒绝,赵佶父子失魂落魄的出了书坊。
    夜幕下,繁华的东京城中,赵佶父子如同丧家之犬,漫无目的的在街道上游荡。
    ……
    ……
    刑场位于杭州城城南的一条巷子,紧挨着巷子的,是一片鱼货市场。
    每日,都有渔民将捕来的渔获,在此售卖。
    常年累月之下,整条巷子都弥漫着一股鱼腥味。
    但在三日前,鱼腥味却被浓郁的血腥味掩盖。
    会稽四姓的族人被押送到杭州城,开始挨个砍头。
    起初还有百姓前来看热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没有百姓再来了。
    实在是杀的太多了。
    刽子手的鬼头大刀,都砍坏了七八柄。
    一车车无头尸体,不断被运出城,运到乱葬岗掩埋。
    这边杀的人头滚滚,效果格外显著,那些回到老家的世家家主们,纷纷将田地捐献给当地官府。
    十日时间匆匆而过,这段时间韩桢也并未闲着。
    先是去水师大营犒赏慰问了一番水师将士,随后便带着江素衣三女,在周边乡村巡视。
    她们说的不错,两浙路乡间的宗族力量,比之江南更甚。
    且淫祠众多,五花八门。
    想要彻底清理这些民间淫祠,需得花大力气才行。
    这一日,谢鼎领着随行补官,迈步走进行宫。
    补官双手抱着高高一摞文书。
    “臣见过陛下。”
    走进大殿,谢鼎躬身见礼。
    韩桢问道:“谢卿所来何事?”
    谢鼎答道:“启禀陛下,这段时日南方世家大族,纷纷上缴名下田产,各地官府也已丈量清点,请陛下过目。”
    瞥了眼厚厚一摞的账目,韩桢吩咐道:“谢卿直接说罢。”
    谢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此番共计捐献田地五百八十六万亩,其中上田一百八十八万亩,中田二百三十六万亩,下田……,此外在清点田地之时,各地官员查处了不少地主士绅名下的隐田,共计十三万六千亩。”
    这年头,田也分等级。
    而等级,与产量直接挂钩,不过每个地区因气候环境不同,对田地等级划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比如两浙路,上田的标准就比北地要高的多,无灾无害之年,按早稻、晚稻、冬麦一年三熟来算,上田的标准年产二石六斗。
    啧!
    听到这个数字,韩桢不由暗自咋舌。
    将近六百万亩的田地啊,所产粮食,足以养活麾下二十余万大军。
    不愧是两浙路,到底富庶。
    北宋能撑到现在,多亏了两浙、江南、蜀中这三处地方。
    韩桢吩咐道:“老规矩,着令各地官府招募逃户,无息借贷种子、农具、耕牛等,所得田地租赁给逃户以及无地百姓,以七年为期,七年内不得售卖田地,违者按罪论处。”
    对于这些田地如何处理,韩桢经验丰富。
    早在山东之时,就有一套流程,到了如今已经相当成熟了。
    “至于查处的隐田,勒令地主士绅补交田赋,欠了多少,一文不少的全部补上。”
    “臣领命!”
    谢鼎应道。
    韩桢继续说道:“内阁拟旨,往后就以三千亩为红线,购买田地者,官府需查验名下田产,若达到三千亩,便不准再购买田地,违者罚田价百倍。”
    赵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韩桢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三千亩,并非一拍脑门决定,而是经过计算得来的结果。
    根据实行摊丁入亩后的田赋,三千亩是一个分界线,超过三千亩,哪怕是丰年,也会赔钱。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