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没有回避,从公文包里抽出核查报告的简本:“市纪委上个月开展了专项检查,发现部分干部在工程招标、惠民资金发放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已经立案查处了。” “那组织部呢?” 顾青山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沉稳得像倒计时:“彭东南是怎么搞的,考核流于形式,是不是故意包庇?” 沈青云的喉结滚了滚,刻意避开了彭东南侄子的事。 在省委书记面前搬弄这种家族私弊,容易落下打小报告的嫌疑。 “组织部的考核工作确实存在疏漏。” 他选择了更稳妥的说法,缓缓说道:“可能是基层考察组责任心不强,没有深入核实情况。”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嗡鸣。 顾青山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起来:“你呀,还是这么谨慎。” 他拿起高长河提交的报告,对沈青云说道:“高长河说,应该调整彭东南的职务,让更合适的人来抓组织工作,你觉得呢?” 沈青云心中一凛,这才是正题。 他知道顾青山在试探他的态度,甚至可能在揣测他背后有没有沈振山的影子。 “我同意省委的决定。” 沈青云的语气斩钉截铁,目光与顾青山直视,缓缓说道:“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的关键部门,必须干净过硬。彭东南同志确实不适合再担任组织部长了。” 顾青山的指尖在报告上停顿片刻,突然问道:“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在脸上投下浓重的阴影,看不真切表情。 沈青云的心跳漏了一拍。 推荐组织部长人选,看似是信任,实则是陷阱。 推荐对了还好,推荐错了,将来出了问题就是他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在顾青山和李跃进的博弈中,任何人事推荐都可能被贴上派系标签。 “这应该由省委研究决定。” 沈青云垂下眼帘,目光落在茶杯里沉浮的茶梗上,缓缓说道:“滨州市委坚决服从省委的安排。只要是能严格把关、公道正派的同志,我们都欢迎。” 顾青山嗯了一声,没有再追问。 他拿起桌上的经济报表,话题突然转到了滨州的经济增速上:“一季度你们的增速是百分之七点三,在全省排第五,不错。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还是低了点,要加把劲。” 沈青云连忙应道:“我们正在推进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引进了三家半导体企业,预计下半年能投产。” 他翻开笔记本,报出一串数据:“还有那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完成,下个月就能开工。” 顾青山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在报表上划几笔。 阳光渐渐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沈青云的脚边。 沈青云能感觉到,刚才的人事话题并没有结束,顾青山只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民生工作不能松。” 顾青山突然合上报表,目光重新变得锐利:“王天祥的案子虽然结了,但老百姓心里的疙瘩未必解开。要多到基层去走走,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是,我每周都安排了下基层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