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沸腾的京师 (一)-《汉骑》


    第(2/3)页

    “狼野心?若李信是有狼野心的话,恐怕北京城都被建奴攻破了,又何必千里袭击喜峰口呢?”王应雄不屑的反驳道。他拱手说道:“皇上,微臣以为这里面必定有缘故,李信就算是桀骜不驯,但是也绝对没有兴兵造反的念头,否则的话,他根本不需要袭击喜峰口,断建奴的归,就当做不知道,自己继续西征就是了,又何必浪费粮草,进攻喜峰口的呢?”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思了半响,也点了点头。说道:“王先生所言甚是,这个李信虽然有点桀骜不驯,但是若是没有必要的话,根本就会造反的?要知道洪承畴手中有二十万人马,李信才多少人,不过几万人而已,他也没有这个胆进攻洪承畴。”在崇祯皇帝的印象中,军队与军队之间的较量,还是停留在数量的多少上,这一点不得不感叹崇祯皇帝的教育问题。

    “李信若是进攻京师,起兵造反,恐怕也不会只带着万精兵过来的,他手下精兵十几万人,又何必只带了万兵马呢?皇上,臣也以为李信不是起兵造反,而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说话的是温体仁,只见他扫了侯恂一眼,说道:“皇上,李信为人如何,我们可以从他最近几次的举动上可以看的出来,说他桀骜不驯,不遵从调遣,这点,臣是赞同的,说他造反,臣以为可能性不大。他若是真造反,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决定抵挡不住。更不要说什么大捷了。而且,皇上,您注意到没有,洪承畴的勤王大军从京师到遵化,沿途和建奴并没有一战,大军仅仅是跟随在建奴之后,呵呵,想是送他们出境一样,好了,到了遵化的时候,一口气就灭了建奴万大军,那李信在做什么,李信的骑兵在做什么?洪承畴并没有说明,臣以为这里面恐怕是另有内情。还请皇上明察。”

    “那你的意思?”崇祯点了点头,又问道。

    “粮草,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李信是缺粮了。”温体仁想也不想的说道:“建奴火烧了喜峰口,将李信的粮草也烧了,所以他只能是找洪承畴要粮,洪承畴不给,自然是找皇上来要了。”

    “温大人,你为何对这里面的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下官很是好奇啊!”侯恂双眼一眯,淡淡的说道。口中虽然说是很好奇,但是目标却是直指温体仁与李信相互勾结,为李信传递消息。

    果然,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听说了之后,也望着温体仁,这里面的消息,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温体仁如何知道?难道真的像侯恂所说的那样,温体仁和李信勾结在一起。崇祯皇帝顿时警醒了,官武将各司其职,不得相互勾结,内外勾结,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或者是自从有了皇帝以来,这种事情都是明令禁止的。崇祯皇帝也不相信,温体仁会干出这种事情来。

    “回皇上的话,这是李信告诉我的。”温体仁面色一正,从怀里摸出一份奏疏来,为老实的说道:“臣在来之前,就接到了李信的飞马快书,因为送信的人没有机会送到宫中,只能是寻找到微臣,让微臣转交给皇上,嘿嘿,侯大人,说起来,本官倒还要问你呢。李信说他次送出书,请户部拨出一点粮草给他出关,继续西征,不知道侯大人可接到这样的书了?”

    侯恂面色一变,他猛的想起这件事情来,他确确实实曾接到这样的书。只是没有当回事情,开玩笑,李信是什么东西,那是朝廷的曹操,迟早是肯定会造反的家伙,这个时候拨一些粮草给他,还真不知道会闹什么事情呢?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书丢到了垃圾堆里。在他看来,这是最正确的做法。眼下不曾想到,居然被温体仁拾掇起来,作为攻击自己的借口。

    “皇上,朝廷从来就没有拨付给李信一粒米,李信兵马就在遵化附近,若是再给他粮草,指不定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按照规矩,也是他们先行给兵部,由兵部核实之后,再由兵部行给户部,户部才会拨出粮草。所以微臣认为李信这么做是不符合朝廷规矩的。”侯恂眼珠转动,忽然说道:“更重要的是,户部已经无粮可拨。就是洪承畴他们的粮食,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连朝廷的勤王大军粮草尚未拨付,又如何会支付给李信的兵马?”

    “这么说,李信真的行给户部了?”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他已经大略的想到了这里面的情况了。那就是李信没粮了,喜峰口外建奴挡,遵化城内,洪承畴不给补给,所以不得不南下了京师了。

    “混账。”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骂了出来。

    粮草,温体仁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那就是粮草,一点粮草就逼的李信兴兵南下,一直朝北京杀来了。崇祯皇帝死死的望着侯恂,等待着侯恂的回答。

    “李信狼野心,岂能给他粮草?”侯恂挺直着脖,面色涨的通红大声的说道。这个时候,他是不能示弱,一旦示弱,这就坐实着自己故意如此。根据他对崇祯的了解,只要自己表现出自己的风骨,崇祯是不会揪着此事不放手的。

    “李信也算是奉诏行事,兵马调动,本身朝廷就要支付粮草。现在李信大军与建奴苦战,最后却是连粮草都没有,难道让将士们饿着肚皮打仗的吗?”温体仁冷哼哼的望着侯恂,侯恂这个人是一个为古怪的人,那就是看不惯任何贪赃枉法的事情,哪怕他有一个不怎么样的儿。

    在历史上,侯恂这个人一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提拔了左良玉。崇祯年间侯恂收左良玉为帐前杂役,左良玉也开始了平步青云之,有一年冬至的时候,武官拜祭皇陵。宴后左良玉喝得大醉,丢失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请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崇祯四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为副将,后来,左良玉屡建战功,成为领军大将的时候。左良玉为报侯恂旧恩,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左良玉后来桀骜不驯,成为一方诸侯,对朝廷的圣旨都不在乎,但是唯独对侯恂是恭敬有加。

    侯恂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不停的和贪官作对。天启年间侯恂上疏追论“移宫案”和“红丸案”,同时又上疏论救刑部尚书王纪,当时朝中奸党十分恨他。这也是他祖孙代人共同的特点,他的父亲东林党人,到他自己也是东林党人,两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在现在温体仁就是奸党,侯恂也经常和温体仁对着干。当然在他眼中,李信也是奸党。就算他知道李信是在和建奴作战,可是奸党就是奸党,粮草怎么可能拨付给奸党的呢?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