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崇祯很无奈-《汉骑》


    第(2/3)页

    崇祯让李信来大都督府自然是不会做什么小兵小将那么简单,最起码也是几个都督府的都督,这可远比一般的总兵要威风的多。当然,在这个时候的都督手中的权利自然是比不上一般的总兵了。看上去,崇祯皇帝是给李信升官了,但是实际上,李信手中的权力小了许多。但是崇祯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或者说,崇祯皇帝这是有试探的意味。

    李信想了想,忽然说道:“十年之后可以,十年之后,臣愿意来京师做个御林军教头。”

    “为什么要等到十年之后。”崇祯皇帝有些惊讶了,李信若是拒绝或者是找其他的借口,崇祯都能接受,可是李信却说是十年之后,这反而让崇祯皇帝很好奇。

    “因为臣准备用十年的时间灭掉建奴。”李信自然不会说按照历史上记载的消息,十年后,大明朝都要灭亡了,而崇祯皇帝只能是在煤山吊死了。到那个时候,崇祯皇帝还记得今日之语吗?李信又岂会前来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教头呢?

    “将军神勇,建奴一遇见将军更是屡战屡败,灭建奴易如反掌,为何说要用十年的时间?”崇祯皇帝想了想,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皇上,臣听说几年前袁崇焕向皇上保证五年之内灭建奴,可是五年过去了,建奴的势力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壮大了不少。不是吗?”李信有些好笑的望着崇祯。

    “那是袁逆与建奴相互勾结,才会造成今日的局面。”崇祯皇帝脸色并不好看,他到现在还在记恨着袁崇焕,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

    李信摇摇头,说道:“臣虽然有十几万大军,但是周围多是蒙古族人,所以还必须要小心防御,真正能出手的不过数万人马而已;第二,臣面对的是一个王朝,而臣不过是一个臣;其也是最重要的,朝中有人不服臣,会拖臣的后腿。臣说是十年能击败建奴,已经是很短的时间了。”建奴若是这样容易就被消灭,也不可能建立一个王朝了。

    “真的需要那么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相信李信说的话,认为李信这只是一个托词。

    “或许会更久。”李信叹了口气,望着崇祯皇帝,这个皇帝勤政,在历史上也很难得的。正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非亡国之君,而臣是亡国之臣。只是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显的操切了,对于一个重病患者来说,却是承受不住。当下解释道:“皇上,这打仗看似军队的较量,但是实际上却是粮草、钱财的较量。就说臣的征北军,这里有万人,皇上可知道每天消耗的粮草是多少吗?是朝廷十几万大军的总和,每次打仗臣都要小心翼翼,每一粒粮食都得算着过,打仗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臣的粮饷就支撑不住。而建奴不用,他有朝鲜供给他的粮草,这些年,建奴也曾从中原赚取了大量的粮草,足以弥补自己军队的消耗。可是中原不同,江南一带富商甚多,他们用粮食来酿酒,可是在河南呢?饥民遍地,饿殍遍野。莫说是粮食,就是树皮也难找了。皇上,打仗可没那么简单?”

    “这点朕不用你来说。”崇祯皇帝面色微冷。

    “臣这次前来是因为军中粮草不足,不能回草原,还请皇上拨付一些粮草。好回草原。建奴皇已经离开喜峰口,而臣现在并不在草原,皇难免有可能袭击漠北。”李信叹了口气,碰到这么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也确实不好对付。

    “征北侯劳苦功高,云中城虽然是草原大城,可是与京师相比,恐怕是差了许多,侯爷不如在京师多休息几天,看看京师的风光也是好的。”温体仁忽然笑呵呵的说道:“只有征北军,就不必担心了,臣这就让人调拨粮草,犒赏军。”

    温体仁不阴不阳,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平淡,好像是没有听见的一样。王应熊等人也都默不作声,温体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让李信留在京师,就算是不杀了他,也是要软禁他。

    “不知道朝中哪位将军能够坐镇征北军?洪承畴?征北军上下恨不得吃了他的肉,若不是他无能,本侯又何必舍弃喜峰口这样的险要关隘,去援救他,最后导致建奴集中将近十万大军进攻喜峰口,本侯部将句突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喜峰口,如此无能之人也想统领征北军这样的虎狼之师?,一个书生而已,就算是有点本事,更加不是当一个统帅的料,因为本侯军中,勇猛之将不计其数,卢象升如何能行?至于其他的祖大寿、吴襄等等更是连给征北军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李信哈哈大笑,指着温体仁,冷笑道:“若不是建奴势大,你以为本侯愿意领兵作战吗?还不如搂着娇妻美妾游玩天下呢?温大人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将军来,我李信愿意留在京师。”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皱了皱眉头,说道:“征北侯还是留在漠北的好,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是有事情要做。”崇祯皇帝忽然一阵烦闷,他也想着让李信离开征北军,将这股力量掌握为自己所有,但是李信的话点醒了他。这个李信虽然对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是下面的那些武夫们就不一定了,也只有李信能够压得住他们。调走了李信,谁也弄不好征北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