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两周的变化-《大明小状元》


    第(2/3)页

    他欣慰的是,南京六部五寺竟能在短时间内变得勤快起来,但这样一来,他作为南京内守备就更没法偷懒了,于是他也“被迫”早到。

    ……

    南京刑部这些日子的考核也非常顺利,吕渭纶让刑部的官员又重新拾起一些专业知识和日常业务能力,基本都能过关,目前来看他的刑部考核制度执行的还不错,同时他也在准备让刑部官员们去地方历练了。

    彭锦看到吕渭纶进了刑部大门,正好逢他出来,于是凑上前去,笑道,“大人……您来了。关于刑部下地方的事,我建议我们可以从应天府开始做起,毕竟离得近,您意下如何?”

    “不行,要从小地方做起。”

    吕渭纶扔下这一句话,匆匆的往刑部主堂里去,在路过一些偏房时,他大概的扫视了一番,大部分刑部官员都到了。

    院子里那些“站岗”的官员在看到他时也一同行礼,显的很尊敬。

    之前刑部内部发生那样的事情,吕渭纶并没有计较,认为也是正常之举,因此不少官员在习惯了这种生活之后对吕渭纶的作为还是挺满意的。

    他虽然年轻,却并不冒进,懂得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也会询问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上作出微调。

    他虽然管的严,但却并不会徇私,对谁都一样,同时也是一个清廉的官员。

    他虽然霸道,说一不二,但并不迂腐,他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是考虑长远的……

    总体来说,这两周以来,刑部官员们也算是跟吕渭纶打成一片了,在工作时间,他们敬这个年轻的侍郎,在私下里,他们也会去看望吕渭纶,并非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虚假官场上下级。

    ……

    自从刑部变得安生以后,吕渭纶也是挺满意的,至少他能将精力分出一些到其他事情上了,就比如说国子监的改革和书堂的开馆筹备。

    南京国子监的情况一直在向好的地方发展,只是初期个别勋臣弟子的意见特别大,但更多的学子还是老实遵守,他们还是怕他这个兼任刑部侍郎的祭酒的。

    在大势所趋下,那些勋臣的弟子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结合这段时间刑部要下地方改革,他觉得国子监的实践改革也可以同步启动了。

    在刑部官员下地方巡视的同时,正好让国子监的一些学子来到刑部实习,让他们打打杂之类的,这也算是弥补了一些人员上的差距。

    程大位的那两个酒楼现在也开的很好,那三道菜,一荤一素一汤,不出吕渭纶的意料,卖的非常火热。

    不少人原本是去听曲的,偶然被春花楼推荐一道菜,自此爱上了春花楼,这酒楼也彻底转型从花月场所进阶成为高雅的干饭人佳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