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前辈的意思,前辈没去过中土?以您的修为...” 他话问了一半,便及时停了,意识到自己话中有打探的意思,怕李玄误会。。 李玄只是摇了摇头。 没说话。 “抱歉,晚辈没有探究前辈的意思。’ 宋知命见李玄不愿多说的样子,心里暗怪自己多嘴,连忙抱拳告罪。 “没事,道友在我面前处事不用这么小心。” 李玄轻摆了摆手,随后开口笑道: “既然道友马上就要辞行,再见面估计得需要一段时间,我对儒家一向多有兴趣,不如咱俩临别前谈儒论道,相互印证一些修行,如何? 宋知命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蹭“的一下就从凳子上起身,朝对面李玄郑重一拜。 ”晚辈不敢,谢前辈赐教!“ 虽然这位道家陆地神仙说要和他相互印证修行,但宋知命自然不会那么傻地认为这位前辈还真需要向他讨教什么东西,自己这是占了大便宜。 也是一份属于他的机缘。 纵使到了他这个境界,情绪也难免有些激动,恭敬一拜。 “你啊你,请坐吧!” 李玄对人家的礼数恭谨也是没办法。 其实他确实需要跟这位当世儒家君子印证一些修行,他想通过对方之口,透露这个世界的儒家修行,来印证故乡上下五千年盛行的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在故乡,儒释道三家经历历史演化,被千古圣贤融为一体,互有贯通,又各有侧重。 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儒家重修身,修行之前便重视蓄养浩然正气,养成道德; 道家正风骨,生于静逸,刚正,清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佛家生智慧,一念起便般若生,智慧自起,明心见性; 李玄自身修道,阅三千道藏,又在云山大难中,从武神公羊和八部修罗手中得一西土佛经涅槃经,现在再跟儒家君子印证当世儒家。 这样儒释道相互印证的机会,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谈不上自己刻意去指教这位儒家君子。 接下来,宋知命神色肃然坐下,与李玄开始坐而论道。 一儒一道,在这山间世外,清风小院里来了一场漫长的论述。 时间从从日头东悬,到西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