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次出身,晨光初升。 已是次日。 李玄看了看厢房里还在睡觉的小丫头,身子消失在院子里。 接着,他的身影出现在附近的三百里秦川。 山涧,清溪,山林….. 他曾终日在此,砍柴,读经,捉虾; 一年半载,清风度日。 后来,他来到了云山县,走到那座曾经的经常来卖柴的酒楼边,看着如今沦为废墟的痕迹。 隐约可闻见那红肉酒的飘香十里,和江湖客们的推杯换盏声。 他走到了一座医铺前,透过重重门叠,看到一个女子,在后院俯身铺开准备晾干的药材。 点头一笑,挥了挥手,一张纸页透过未开门的门缝,钻了进去,飘荡在医铺的某个角落,随后离开。 他出城前,看见云山县城一片残破的城楼上,一个青年孤独地看着日出。 李玄脚步停顿了一下,然后站在城楼下,喊了一声。 “下来吧,天总会亮的!” 城楼的青年听着声音,默默低下头,看了他一眼。 李玄笑了笑。 转身迎着夕阳升起的方向离开,朝着背后挥了挥手。 城楼上的青年一愣。 今天,碰到了一个比他还奇怪的人! ……… 大中午,杏花村,热闹非凡。 杏花村摆起了长街宴。 “先生坐这里!” “坐这里!” 村民们把李玄请到首席。 许多人一年多以来第一次见李玄,恭恭敬敬的,有些不好意思。 平日里见到最多,是他养的那只大黄狗。 贼有意思。 他们只知道需要对先生有礼谦恭,要称呼为“先生”,先生是杏花山上修行的高人,平日里不得打扰的。 有人生了麻烦病,才能进山请先生救治,先生往往药到病除,大家心里都是恭敬的。 李玄如常人一样,落座。 “吃吧!” 李玄看着淳朴的村民都望着他,他摆手一笑。 村民们起先还不好意思,后来渐渐放开了,餐桌上欢声笑语一片。 宴席末尾,李玄端着酒杯,徐徐起身。 村民们口中的话头不约而同地停下,都望着他。 “各位,李某客居此地一载有余,承蒙乡亲们担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