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此困无计可消除-《大宋金手指》


    第(2/3)页

    “卿思虑甚周,以卿看来,这收容金国逃民之事,做得还是做不得?”

    “自然做得,我大宋与金国会盟要约之中,并无处置对方逃民条款,便是有,这盟约既是人签得那也是人改得。”崔与之笑道:“陛下在等老臣此话吧。”

    赵与莒与他会心一笑,金国的命运,便在二人谈笑间决定下来。

    政治和平、军事威慑、经济胁迫,这是对金国的策略,政治上赵与莒决定暂时继续与金国保持现在的友好关系,他在处理大宋内部势力时,需要有一个外部威胁作为筹码;军事上要保证金国不敢轻易与大宋开启边衅,故此除了收买金国驻边将领之外,赵与莒还指示秦大石,多邀请金国将领参观大宋的军事校演,不要怕被他学了去,以金国如今的财力,便是学了去也没有可能象近卫军、忠卫军那般日日有蛋有肉保持足够的营养用于训练,而在金国边将和使者面前展示近卫军、忠卫军战力,足以让金国上下打消侥幸心理,在与宋国交涉时也不敢忤怒宋国;经济上的胁迫才是重中之重,一则通过技术优势,大量向金国倾销产品,破坏金国的小农经济,二来通过“六娘小路”将金国劳力吸纳过来,三来通过对金国的粮食出口,使得金国在经济上对大宋产生依赖性,便于今后直接将金国纳入赵与莒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

    “此羊祜灭吴之策也。”详细讨论了细节之后,崔与之叹息道:“陛下深谋远虑,实是天纵英主。”

    “崔卿又瞧着朕什么东西想要了就直说吧,莫乱拍马屁。”赵与莒板起脸来,丝毫不给他面子。

    崔与之微微有些尴尬:“臣在陛下心中,竟然如此不堪?”

    “卿不轻易夸赞朕,若有夸赞,必有所需。”赵与莒警惕地看着他:“这不是朕多疑,实是卿此前劣迹斑斑!”

    “陛下如此说来,臣若不向陛下讨什么东西,岂不白背了此骂名?”崔与之捻着胡须想了好一会儿:“陛下,那个大食人送来的书籍,若是译出来,能否送臣一套?”

    “八字还没一撇的东西,你倒先掂记上了!”赵与莒怔了怔后大笑:“到时朕要影印出来,大宋每一所书院学堂里都放上一套,送你一套又有何妨!”

    “如此臣便多谢陛下厚赐了。”崔与之抿着嘴巴:“臣向来有钱便花,到时未必有这钱钞买一套来,这一套全部加起,总得几百贯吧,当得臣一月薪俸呢。”

    “少给朕哭穷,国朝待丞相优厚,历来少有,你一个月三百贯,那是实实在在赚得的,朕还一文钱的薪俸都没有呢!”赵与莒道。

    “陛下若是要薪俸也不难,只须将内库的钱拿出来,臣敢担保,魏了翁会兴高采烈地给陛下发放薪俸。”崔与之也开玩笑道。

    赵与莒嘿嘿笑了声,崔与之说的话一向是半真半假,他这老狐狸,当他一本正经说话的时候,很有可能只是在说件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他笑嘻嘻地若无其事时,却很有可能在讲真心话。

    象方才这一句,十之八九便是他的真心话,赵与莒内库钱太多,多得连他自己都想方设法地花销掉,在他手中时,当然会尽可能将这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可以后君主手中则未必了。而且国家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有许多,崔与之、魏了翁等人,都是巴不得钱袋子牢牢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这样便又有一件可以制衡天子的利器。

    赵与莒能凌驾于士大夫之上,成为本朝以来最强势的皇帝之一,无它故,一则手中有钱,二则手中有兵耳。

    “崔卿,朕过些时日会去太学一趟,看看太学还缺些什么。”赵与莒道:“朕会微服前往,先告之于崔卿,旁人便不惊动了。”

    “官家便是欺臣年老,听得不真切,若是换了旁人,不立刻谏止才怪!”崔与之又玩笑道:“白龙鱼服,民间话本虽是赞之有加,但帝王天子之身,国运之所系也,陛下还须谨慎的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