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零、张驰有度天子政-《大宋金手指》
第(2/3)页
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时,说起话来没有那么多礼仪,韩妤也笑着道。
谢道清跟在身边,默默地与他们保持距离,她觉得这个时候是她最尴尬的时候。虽然她谨慎守礼,心中却很是羡慕,希望自己也能融入其中。
“妤姐!”耿婉脸上飞红,嗔了一句。
“四娘子,你在念叨什么?”见着杨妙真在一旁嘀嘀咕咕的,赵与莒问道。
“在催他们快些长大,长大了我便可教他们梨花枪了!”杨妙真精神一振:“官家又不肯跟我学,咱们家的孩儿们总不能阻着他们学!”
赵与莒哑然失笑,不过小孩儿们让他们学些拳脚枪棒来强身健体培养毅力也是应当的,大宋太宗之后,历代君王都过于仁懦。
“你这疯丫头自家疯疯颠颠罢了,哀家的宝贝孙儿孙女,却不许你带得与你一般疯颠!”
正这时,杨太后的声音传了来,众人纷纷见礼,她对耿婉理也不理,谢道清行礼时她却眉开眼笑地抓着手:“道清这些日子清减了些,莫非陛下待你不好?”
赵与莒不动声色地向耿婉使了个眼色,就象当初杨妙真初入宫时不得杨太后欢喜一样,耿婉进宫之后也得不到杨太后的欢喜,为此还和赵与莒呕过一回气。杨太后觉得,谢道清做得好好的,却让一个外来之人骤得高位,居于她之上,且分去她之权,这实是对不起谢道清。
如今她扶谢道清为后的心思是淡了,可总希望为谢道清争得一个名分,不至于象普通宫女一般,待得人老珠黄,才被天子大发“恩赐”送出去。
得了赵与莒眼色,耿婉将小铃铛交与乳娘,悄悄退到一旁。
“太后,孩儿送与太后的眼镜还好使么?”赵与莒这时上前去问道。
“自然好使,官家心思就是不同。”杨太后也为老花眼所困扰,她是个喜欢热闹的性子,如今外边各类报纸五花八门,每日听宫女念报也是她的一大消遣,但听人诵读,哪比得过自家亲阅。有得老花镜之后,她每天自己可以看一个钟点的报纸了。
“这可是阿婉精心为太后挑的呢。”赵与莒道。
杨太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敛,看了赵与莒一眼后道:“官家,哀家在报纸上看着那荆湖路百姓,因为水蛊病的缘故,十室九空,甚至整村亡灭,哀家心有不忍,哀家这些年来也攒得一些私房钱,原本是要留与娘家的,只是陛下待哀家娘家甚厚,用不着这些钱……不若拿出来,请陛下为哀家赈济灾民吧。”
她顾左右而言他,赵与莒知道这是老妇人的固执,也不以为意,而且她肯出私房钱济民,也是一片仁心,当下恭敬地道:“太后善念一起,便已恩泽无数百姓,儿便替百姓谢过太后了。”
“共是一百万贯,你让……”杨太后原本想指派谢道清经手此事,但念头一转,处置这一百万贯,可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她目光一转,指着耿婉道:“你让耿婉来处置此事吧。”
她这念头转得极快,赵与莒并未放在心上,如今宫中内外人等,不知不觉中已经换成了他的人,最初这些人是掌握在韩妤手中,耿婉来了之后便有一部分转到了耿婉控制下,杨太后便是想动她的脑筋,也要看命令有没有人执行才成。
后宫这些事情,颇让赵与莒头痛,特别是那些少女们,随着年纪增长,特别是皇子皇女的诞生,她们在赵与莒面前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即使耿婉的到来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午饭之后,赵与莒逗弄了一下两个孩儿,耿婉不在身边的缘故,前来通禀的就是谢道清:“陛下,孟审言请求奏对。”
“审言来了?”赵与莒有些欢喜,孟希声这些年来兢兢业业,他的理想便是将生意做得天涯海角,对于仕途倒是并不怎么热衷。他相当于赵与莒的钱袋子,赵与莒待他也分外亲近一些。
见到孟希声时,孟希声神情却很不愉快,见过礼之后,他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为臣解惑。”
他一本正经的模样让赵与莒很是怔了怔,然后笑道:“审言是来兴师问罪的?”
“臣不敢,只是臣觉得陛下行事过于仁义,陛下曾对臣有言,我华夏向来轻国人而重外邦,陛下立志变之,可有一事臣倒觉得,陛下亦是重外邦而轻国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