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Salley小姐之所以惊讶,不是因为上官秋寒捐建一所学校的举动,而是对那片施工工地的面积感到惊讶。 要知道,东海市可不是什么山区,在这里虽说不上是寸土寸金,在临近棚户区的地皮也没有市区昂贵,但价值绝对不会低。 像希望小学那样的学校,一所希望小学的投资也不过最多几百万就能建成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并且建造学校的地方根本就不用考虑占地花费,只要建造设施教学楼就已经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东海这样的城市附近建立一所学校,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会酌情给划出一块地,并且优惠一些,但也要花费不少钱的,更何况是那么大块地方,足足有将近一千亩,要建立一所学校是绰绰有余的。 “上官秋寒这么大方?我知道那快递应该不小吧?” “恩,你也看到了,那块地不小,足足有将近一千亩,除了**支持划出这块地外,小寒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那里可不是单纯建立一所小学那么简单,小寒说,既然孩子们要上学,那么就应该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覆盖,涵盖的生源包括了东海的所有孤儿院的孩子和棚户区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我说这是造福后代的义举。”何院长说到这里的时候,对上官秋寒充满了感激,还有欣慰。 “上官秋寒的手笔确实够大的。” Salley小姐饶是对上官秋寒有点嫌隙,但却不得不承认,上官秋寒这次的做法绝对是大手笔,不得不有点佩服他的魄力。 要知道,在东海的孤儿院有好几家,向日葵孤儿院现在是条件最好的孤儿院,几家孤儿院的距离也不算太远,到那片工地的距离还算差不多。 几家孤儿院的孤儿加起来就算不多也有一千多个,若只是解决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倒也不算太难的事,可要是将棚户区的外来务工人家的子弟囊括进来,那数量就大了。 东海市的棚户区条件不好是众所周知的,虽然比过去好了不少,但也比不上市区,外来务工人员每年都有几十万,住在棚户区的少说也有十几万吧。 十几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就算是十个人中有一个孩子到这所学校上学,那也有一万多人。 这是个庞大的数量,不是一般的学校所能收纳的。 在东海,学校并不少,甚至很多都是贵族学校,不少家里条件还可以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里去上学。 由于划片区上学的制度,棚户区的孩子想要上学的话,只能被分配到各个条件不等的学校上学,但是毕竟不是本地人家的孩子,上学手续还是挺麻烦的。 位于棚户区的学校经常是超负荷收纳学生,门槛和条件越发地提高,导致不少外来务工人家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上学,不能带在身边。 但若是这所学校建立起来,又是免学费,只要交一些学杂费,这就间接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困难。 当然,孤儿院的孩子还是有优惠的,只要是孤儿院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还有餐补,甚至上官秋寒都已经安排好了,每个孤儿院都会配备几辆校车,专程接送孤儿院的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