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算了, 我接着跟你说科举制度吧……” “所谓科举, 本质上就是从以前看血统和家世选拔人才,改为了看学识选拔人才。”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举行一场考试。” “再从这些参加考试的人当中,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人才。” “届时, 我们再将这些优秀的人才纳入到大秦朝堂中来。” “稀释贵族的存在!” 祖龙有些担忧。 “这……若是如此, 考试人数必然极多。想要组织这么大的考试,恐怕难度会很大。” “没错,所以我们要对考试进行分级。” “分级?如何分?” 县级乡试、省级会试、全国殿试三级呗,还能怎么分? 秦牧差点就脱口而出。 但他想了一下。 对于大秦来讲,这种分级方式有些不太合适。 这是后世的分级办法。 后世的人口数量要远远超过大秦。 读书人的数量更是超出现在几十倍。 如果现在仍旧以县为单位进行乡试…… 恐怕每次考试参与人数都过不了百。 如此一来,就失去了选拔的功能。 秦牧临时改口。 “将考试分为两级。” “郡试,所有人都能参加,视各郡人数给以选拔名额。” “殿试,则必须是通过郡的选拔之后才能参加。” “好!” 祖龙兴奋击掌。 “如此以来!郡级的考试人数不多不少,组织起来不难。” “而殿试全部都是经过一层考核的人才,选拔起来更加便利!” “那这考试应该多久举行一次?” 秦牧仔细思考了片刻。 现在的大秦书籍仍然是竹简。 读书人大多数都是些贵族。 所以即便实行科举制,前期选拔的肯定也是贵族居多。 所以前期的选拔可以间隔长一些。 避免选拔出大量的贵族占据位置。 当百姓发现科举这条上升通道时,必然会大大增加读书的兴趣。 民间寒门读书人数量大幅度增加。 所以到了后期就可以恢复正常的三年一次。 如此以来既不会频繁考试,让学子们疲于赶考。 也不会造成朝廷无人才可用的局面。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祖龙说了一下,果然也得到了祖龙的肯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