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胸怀与态度-《鱼乐大唐》
第(1/3)页
饶恕魏徵、王珪、薛万彻等人!
李世民既往不咎,宽容大量,难道真是因为陈鱼的一句话?
未必!
皇帝的心胸要宽广没错,但是否真能做到,能做到何种程度很难说。
历史上除了宋仁宗、明孝宗等少数脾气温和仁慈的皇帝外,其他帝王所谓的心胸说白了,其实都是利益衡量。
自从杀死李建成,拿到立太子诏书的那一刻起,李世民的身份就变了。
从秦王变成了大唐太子,甚至是“皇帝”。
以前魏徵、王珪、薛万彻等人是他的敌人,恨的咬牙切齿,非得不死不休。
但此刻开始,全都变成了他的臣子。
在一个皇帝眼里,最重要的永远是江山社稷,而非私人恩怨。
杀了他们,除了能一时痛快外,并无他益。
相反若是放了他们,则显得自己大度仁慈,心胸宽广。
那些被饶恕的人是不是该对自己感恩戴德,从此忠心耿耿呢?
再者,魏徵、王珪、韦挺等人大都出自名门世家,背后本身就有很强的家族势力。
杀一人,便得罪一家,甚至是与之同气连枝的许多家。
不划算!
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安抚人心,稳定秩序。
过去这几年,投靠在李建成门下,或者与东宫关系亲密之人太多。
这些东宫旧部现在肯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战战兢兢,若不立即有效安抚,难保他们不会惊慌失措,然后为了自保,铤而走险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来。
东宫旧部着实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驻守地方的武将,或者是财大气粗,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名门世家,格外让人担心。
李世民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有所应对。
当江山成为自己的以后的,便倍加爱惜,能不动手,尽量不用武力。
不希望出现任何闪失或动摇,更希望这些人为自己所用,帮助自己牧守地方,巩固统治。
这种做法古来有之,曹操攻陷邺城之后,发现许多许都官员写给袁绍的投降信。
左右有人建议严查,曹操却付之一炬,原因不言而喻。
李世民此举,也算是依样画葫芦,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