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要义是活着-《大明求生指南》


    第(3/3)页

    朱高炽道:“难道你忘了?之前我跟你说了的,用这做蒙学啊。”

    所谓蒙学,就是读书启蒙,是认字阶段。

    周星一听,顿时吃了一惊。刚开始他还以为朱高炽就是随口说一说呢,没想到这家伙对这件事情居然这么上心,这会儿连样书都已经准备好了。

    看来这朱高炽,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在周星的印象之中,教育应该是官府的事情,各地不是都有乡学吗?这事情有的是朝廷负责,你个王爷家的公子操什么心啊。

    不过这话周星自然不会说出口,他想的是,朱高炽搞这个,应该跟自己没关系吧?

    重生大明朝,现在的周星已经学会一切都小心翼翼。在重生之前,周星曾经看过一本名字叫做《银狐》,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印象很深刻: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周星觉得,自己最基本的愿望,是在这大明朝好好活下去。

    在这个皇帝动不动就要诛九族的年代,要安安稳稳活下去,其实很难。周星想跟朱高炽,保持九族之外的关系。

    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从这上面来看,周星和朱高炽的关系,不在这其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天才的永乐大帝,据说在给黄子澄定罪的时候,就弄了个诛十族,这多出来的第十族,指的是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朱高炽因为这本《声律启蒙》而获罪,因为《声律启蒙》是周星所写的关系,那就在这第十族所包含的范围内。

    虽然历史上对于朱棣诛十族这个事情多有争议,但是周星还是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

    砍头的事情,能算是儿戏吗?

    “大公子,这上面怎么还有我的名字?这本书成书功劳全在大公子,我何德何能相提并论?”周星指着书本里的序言说道。

    当然,序言里面,朱高炽还是把编写这本书大部分的功劳归了他自己,周星的名字只不过是顺口提了一下而已。

    可这些周星都不在意,虽然说能跟未来的皇帝出现在同一篇序言里,听起来好像很光荣的样子。但是周星对这样的光荣却并不感兴趣。

    想想《鹿鼎记》开头的明史案,吴之荣告发之后,官府不正是按照序言上的名字一个个去捉人的?

    所以说,虚名这种东西,还是不要比较好。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关键时刻还能成为呈堂证供,简直百害而无一利。

    一旦《声律启蒙》成为乡学的蒙学教材,朱高炽的名字定然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为他以后的民望打下坚固的基础。

    这是朱高炽如此热情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序言里不惜耗费颇多笔墨,来说明自己为了这本书花费了多少心血。估计是写到最后,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才在结尾写上诸如“吾撰写此文,也曾得周星帮助”这样象征性的文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