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纽约日报》说:“……泰坦尼克号的沉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很高兴梦工厂能够投资一亿美元将它拍摄出来,让我们可以重新缅怀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不再让悲剧重演……许多人都不看好梦工厂的此次拍摄计划,都一致认为一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太过于巨大,稍有错误就将万劫不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执导影片拍摄的是詹姆斯?卡梅隆,他是一名天才导演,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从《终结者》到《深渊》,再到《终结者2》,他都以他独特的影片风格让世人疯狂追捧……” …… 以上这些,是梦工厂在宣布投资不低于一亿美元拍摄《泰坦尼克号》之后美国方面的反应。 世界一体化,但在互联网真正实现全球化之前,世界各地的消息还是存在着时间差的。 饶是如此,美国方面的轰动反应还是很快就传回了香港,并且立即就引爆了整个香港,传媒行业、娱乐圈、乃至整个香港社会。 《明报》大唱赞歌:“如果说前往美国收购电影公司并且改名为梦工厂的手笔,是娱乐大亨周兴盛正式宣告自己进军美国好莱坞的话;那么,投资一亿美元拍摄《泰坦尼克号》就应该是周兴盛宣告自己真正走向世界电影产业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电影将会在在周兴盛手中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也将真正的走向世界!” 《星岛日报》同样在唱赞歌:“……一亿美元的大手笔,前所未有,这是香港电影真正独立走向世界的开始,我们应该相信并坚信,香港电影有着更为辉煌的未来……” 其它报纸,尤其是一些中报、小报,更是极力的吹捧周兴盛在美国好莱坞取得的成功,即便周兴盛只是刚刚收购了一家电影公司,刚刚投资了《泰坦尼克号》而已。 但是,没关系,一个中国人但凡能够在欧美市场取得重大成果,不论实际影响力如何,全中国人都将为其骄傲! 后世,那么多明星,其实也就是在国外得到一些电影奖项,实际影响力半点也没有,但是一回到国内,立即就被媒体冠上了“国际巨星”的称谓;或者体育赛事里,譬如篮球队、足球队,国内过去的运动员只是打打替补,甚至天天坐冷板凳,但在国内依然是“巨星”一枚,广受迷们的追捧。 此次的情况,和后世的那些明星、运动员受到的待遇基本一样。 香港的主流看法,周兴盛这次是替国争光了,同时也是香港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香港电影应该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当然,也有媒体冷静的表示还需要谨慎观察,代表就是《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虽然是此次的影片投资计划高达一亿美元,投资人是娱乐大亨周兴盛,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此次的影片是《泰坦尼克号》,是欧美世界的一个真实故事,实质上还是属于好莱坞似的电影。笔者认为,什么时候香港的故事能够拍成好莱坞大片了,那时候才应该是香港电影正式走向世界的开始。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太过于巨大,不是谁都可以玩得起的……” …… 诸如此类纷纷攘攘的媒体评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梦工厂电影公司声名大噪,“周兴盛”、“徐晓明”等字眼也随之响彻全世界,无数人为之疯狂、为之崇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