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报销的先进未来!-《我的客户李云龙》
            
            
            
                
    第(3/3)页
    但这种第二代通讯设备,
    至今,帝国技术人员都不理解,他们是如何将美利坚都需要使用大量电子管,电容,电线等,合计百来斤重的元器件,缩小到巴掌大小,不足半斤的?
    而且性能更加先进!
    当这些先进到不可思议的武器,出现在美利坚军队的视线中,会发生什么呢?
    渡边参谋长突然有些期待。
    ···
    喀嚓!
    另一边,
    草拟好在新华报上刊载的关于公开击毙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的新闻稿后,赵刚伸了个懒腰,走出了办公室。
    随着根据地的稳定,杨村也开始了大建设。
    团部建筑全部重建了一遍,赵刚的办公室虽然没有用水泥,毕竟,如今陆老板虽然也开始提供钢筋水泥,但数量比较少。
    每个月只有几千吨。
    多用于建造弹药库,和仓库。
    再加上考虑安全,所以赵政委的办公室,依旧是窑洞结构,不过增加了木梁和木材用量,内部纯木板拼接,比之前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团部外,
    新华社的摄影老夏,正举着照相机,对着杨村,以及独立团团部驻地,军营,阵地,卫兵,防空阵地等建筑拍摄。
    一幅幅画面,
    一个连,一百二十多名身着统一整齐的崭新八路军军装,戴着军帽,扛着九八K,捷克式,腰间挂着手榴弹的士兵,列队走过。
    从远至近,再到远处。
    背景是大变样的杨村,
    距离二十七师团扫荡,也才过去两个月。
    破坏容易建设难,再加上充裕的木料,大规模烧制的砖窑,杨村大量开始新建房屋,还能看见不少正在新建房屋的老百姓。
    老旧的破碎房屋和新建的房屋交错,给人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以及随处可见的水渠。
    为了改善多旱地的情况,民兵工兵部队组织新建了引水渠,从远处河流引水,并修建了蓄水池,将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从此杨村附近不需要完全靠天吃饭。
    厚实的钢筋水泥阵地内,双联装12.7毫米机枪指向天空,拇指粗大,巴掌大小的弹链,从机匣输弹孔中延伸而出。
    仰角拍摄视角下,带着水冷套筒的枪管的枪管给人的压迫感不次于大型火炮。
    下一张,
    是一位战士拿着一枚巨大的子弹,手掌占据大半个底片,显得子弹格外巨大。
    “赵政委,飞机可以拍摄么?”
    拍摄完毕后,老夏走到赵刚旁问道。
    没有比飞机更好的宣传了!
    在老百姓心里,飞机大炮,是武器的顶点,代表着战争的胜利。
    鬼子一路占领如此多地盘,全是因为鬼子有飞机大炮。
    新式战防炮,已经拍摄了,就差飞机了。
    “当然可以。”
    赵刚当即笑着答应。
    新式运输机已经到位,虽然暂时还没开放兑换,但想来不需要等多久。
    而且,
    清单中,战斗机也出现了。(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