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被身旁的蓝发女子这么一说,他不拿出点真本事可能还真糊弄不过去。 “学生黄启,做观台文一篇,请诸位鉴赏。”又一名白衣儒生上台写文。 他气质从容不迫,并没有之前那人的青涩。 相比于萧旻的对词,黄启的文章难度显然更大。 不过他所在团体的朋友都一脸淡然,并没有显出出丝毫担忧,似乎都对黄启的文学造诣笃信不疑。 黄启在桌案上重新拿起一支毛笔,在白纸上缓缓写下自己早已拟好的文章。 “圣庆春元,风寒如肃,神都之东,高台矗云,华君谕召,显臣……” 这篇文章共有五十六字,言简意赅,笔墨流畅。 纵使围观之人多为百姓,也能看懂其蕴含之意。 所以,当黄启停笔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鼓起热烈的掌声。 “好文!真是好文章!” “不愧是京都八大文才之一的黄启,果真不凡!” “此文怕是能在那无字碑文上占有一席之地!” 围观之人纷纷点头认可,无一人言出不逊。 “黄公子当真腹有才气,老朽佩服。” 评判席上的一位老者呵呵一笑。 “宋老夸赞,学生愧不敢当。”黄启风度翩翩,气质儒雅不凡,面对师长赞赏,当场回了一礼。 “嗯,胸有文采而不骄,为大才也!” 严旭给了他一个极高的评价。 随后,他与众文士商讨一阵,遂将黄启的文章定为‘上品’。 “多谢各位师长抬爱。” 黄启爽朗一笑,转身就回到了好友边上去。 接下来又上去了几人,可他们的作品除了一人有可取之处外,别的都被定为了最普通的凡品。 可即使如此,现场的气氛依旧高涨。 还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准备上台献文。 而这时,一名身穿粉色衣物的少女迈开步伐,向前走了几步。 其余人见状,硬生生地止住了脚步,不争不抢,任凭少女走上台去。 “小女闻幽蝶,做赞台诗一首,请诸君品析。” 粉衣女子执起笔墨,在白纸上陆续写下一行秀娟小字。 “天阶拔云接日高。” 此句一出。 现场所有人都瞳孔一缩。 第(2/3)页